文章来源:http://www.21haolou.com/articles/show/133
Google中文域名的前期准备活动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直到2005年5月7号,一份意料之外的电子邮件飞进了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收件箱中。这份邮件来自一位名叫李开复的计算机专家兼微软高层。“我已经听说Google正准备进军中国市场。”他在邮件中写道:“我想告诉你的是,如果Google真有意在华大干一番,我会有兴趣跟你谈谈。”李开复是一位有名的计算机专家(他此前为苹果公司效力),在中国他已经成为一位名人。李开复,这位在台湾长大,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PhD学位的计算机专家,俨然已经成为“海龟”一词的代言人,这位亚裔工程师在美国取得的成就,只是他回国的前奏,好让他为归国后为中国冲击世界经济巅峰继续贡献一己之力。李开复或许是所有海龟中最知名的一位。中国无数年轻人访问他的网站,写信给他寻求建议,仿佛他是沃伦·巴菲特、比尔·盖茨、阿比盖尔·范·布罕三者的合体。Google立刻意识到,李开复将会极大地加快Google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让Google在中国市场上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差不多是强调我们要全力以赴,如狼群一般将他(李开复)搞到手。”Google的高级副总裁乔纳森·罗森伯格(Jonathan Rosenberg)在给高层同事邮件中这样写道。
因此,2005年5月27日的时候,李开复飞往加州山景城与Google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做了会面。会面上三人相谈甚欢。布林踏着滑板而来,问李开复,“你不介意我活动活动下身子吧?”接着他一边在地板上活动身子,一边问李开复一些问题,李开复见到这一幕颇受震动。在两位创始人离开的时候,李开复听到其中一位对另外一位说道:“李开复这样的人不可多得。”当李开复回到西雅图时,他就收到Google寄来的一大箱东西,其中包括一个篮球,一把椅子,以及一台带有Google标志的投币口香糖丸贩卖机。李开复于7月18日从微软辞职,并在第二天正式接受了Google的邀请。这份邀请价值1300万美元,其中就包括250万美元的签约奖金。在他的中文网站上,李开复称Google对待技术的全新方式让他颇受震动,并认定在中国,他手下新雇员年轻、自由、坦荡以及真诚的品质将会创造奇迹。“我有权利作出自己的选择,”他写道,“我选择Google,我选择中国。”微软匆忙跑到法院,起诉李开复违反了雇佣合同中的非竞争协议。但是在9月13日的时候,法官史蒂文·冈萨雷斯(Steven Gonzalez)裁决李开复禁止分享专利信息或是在搜索和语音识别技术等竞争领域为Google提供帮助,但他能够参与Google中国的筹备和人才招募。最终两个公司达成和解,对李开复工作范围的限制到2006年将会解除。
2006年4月,埃里克·施密特与李开复共同揭晓了Google的中文名称
Google.cn于2006年1月27日正式上线。几个月后,Google中国搬进了新办公室。新办公室占据了大楼的几个楼层,这栋闪烁着微光的大楼,仿佛是用庞大的白色乐高积木和玻璃搭建而成。清华科技园坐落于北京北面的海淀区,这栋大楼只是这个“中国硅谷”中若干类似建筑中的一栋。Google中国的总部占据大楼的数个楼层,其中配备了一些常见的花哨玩意儿:锻炼球(physio balls)、桌上足球、一间全套的健身房、一间按摩房,以及一间入乡随俗的卡拉OK房,一台跳舞机,除此之外还有一间免费的大型自助餐厅。想招人不是难事。只要李开复入主Google中国的消息传开,简历就会如雪花般飘来。李开复的招聘之旅如同摇滚巡演,学生私下里贩卖着假票。Google的工程部主管艾伦·尤斯塔斯(Alan Eustace)曾随同李开复体验过一次,对于人们蜂拥而来包围他的情形心有余悸。那架势犹如亚洲版的披头士热潮。“他在一所大学做演讲,那情形就像是一场篮球赛——观众席上坐了2000人,”他说。“他真的是被上百学生围着。人们靠近他只为了,只是为了与他接触。”
从一开始,关系紧张的迹象就已显露
Google曾希望,在cn域名上按照政府审查要求架设搜索引擎,以换取公平待遇。但即便Google推出了cn网址,还有迹象表明Google作出的这一妥协仍未得到满意。网络服务中断仍时有发生,而无人出面解释。(与此同时,Google的竞争对手百度似乎不会遇到这个问题。)就在Google获得运营许可的2005年12月,中国就宣布运营许可不再有效,指责Google经营活动没有清晰地表明它是一家互联网服务商还是一家新闻门户(外国人不得染指后者)。Google开始了长达一年半的漫长协商,来重新获得经营许可。
Google终于在2007年6月的时候获得许可。所有争论都在幕后秘密解决的。另外,在很大程度上Google提供的服务也开始稳定下来。那年获得另外一个重大进展就是Google批准了另外一个很有意义的让步:在地址栏中输入g.cn,中国用户就可以访问Google.cn网站。但到那个时候,不少中国人就开始把Google视作不受欢迎的外人,而且服务极不稳定。
Google上海办公室内部一瞥
因为Google公司有规定禁止在中国境内存储用户个人数据(避免碰到要求Google交出用户个人数据的情况),因此Google没有为中国当地用户提供Google的其他诸多关键服务。没有Gmail邮箱,没有Blogger博客,没有Picasa相册。其他一些服务被改动得面目全非。YouTube更是被完全屏蔽。
随着中国本土雇员陆续加入,新人中有不少人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适应Google的做事风格。比如,Google公司的全球政策中有这样一条,员工可以抽出20%的工作时间从事个人独立项目,许多新人对此非常不适应。山景城来访的高管经常告诉工程师们,做20%时间的个人项目无需高层批准。不过Google工程师最为关心的,还是他们缺乏(或者说是没有)访问Google产品代码库的权限。Google是一家协作性的公司,公司希望全球各个分公司的工程师都可以在现有产品上创新,制作出令人激动的新产品来。公司给工程师提供访问产品代码库的权限,允许他们这样做。没有这样的访问权限,工程师们被限定在各自的工作职责之内。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Google员工,Google中国的员工不享受这样的访问权限。这一限制限定了工程师的能力——并给人带来一种中国员工是二等雇员的印象。“有时,我甚至感觉到如果不给他们访问权限,这些工程师会闹事。”Google中国经理人本·鲁克(Ben Luk)这样表示。这一猜疑背后所透露出来的是,该政策背后推手工程部门高层故意设置这一严格的限制。
政府公关的大败局
Google在中国成功,部分取决于有一位政府公关的关键人物,他(她)能够在不冒犯中国官方的同时,穿过暗礁追随Google的价值观。Google的首位负责政府公关的主管是新浪前副总裁,在与政府打交道方面,她很有经验。或许是因为不说英语的缘故,她未能从Google式的角度看待问题。她至少对一位同事发过牢骚,说Google在与政府打交道方面不够灵活。未能全力取悦政府。
李开复这位离开微软推功Google入华的知名华裔计算机专家很快遭遇泥潭。